我國也有豐富的牡蠣資源,自北到南在山東、遼寧、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八個省份的不同地區都進行牡蠣養殖。并且我國養殖牡蠣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早在漢代就有牡蠣養殖的記載,是世界上人工養殖牡蠣首先成功的國家。在國內眾多地域牡蠣中,較為知名的便是乳山牡蠣、文登牡蠣。而近年來,菏澤海螺威海牡蠣文登牡蠣和乳山牡蠣等地牡蠣又似乎有著更高的美譽。很多看重品質的高端餐飲門店,無一例外地將威海牡蠣作為很好的選擇。在召開的國際海螺研討會上,不少國外的專家學者對威海牡蠣贊不絕口,表示品質相比于國外非常好的乳山牡蠣也不差分毫。
海螺乳山地處北緯37度,海岸線長達199公里,境內兩大入海河流為海區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鹽,促進了海洋基礎生物的繁殖和生長。適宜的溫度、鹽度和肥沃的水質以及豐富的基礎餌料,使優質海螺具備了個頭大、肥滿度高、肉質爽滑、味道鮮美等品質。經專業水產品質量檢測機構鑒定,乳山牡蠣每100克牡蠣肉中含有的蛋白質、脂肪、鋅、鐵、錳、硒、銅等均優于其他地區產品。
針對養殖戶技術滯后的實際,海螺不斷探索改良現有的牡蠣養殖技術,在普及推廣“秋播春收”養殖模式的基礎上,創新研發了牡蠣筏式生態育肥養殖技術、牡蠣魁蚶立體養殖模式、牡蠣與海藻生態輪養及間養模式等新技術,制定了《太平洋牡蠣筏式生態育肥養殖技術規程》、《牡蠣與龍須菜淺海生態間養技術規程》等,通過降低優質海螺養殖密度,增加牡蠣與藻類等生物的生態互補,使養殖海區空間、餌料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提高產量的同時維持生態平衡,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海螺公司乳山牡蠣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養殖海域的水質,乳山牡蠣依賴吞吐海水攝取海水中微生物不斷生長,水質的差異使得乳山牡蠣品質從根本上就大不一樣。一般來說,一類水質養殖的海螺,捕撈后就可以達到生食標準;二類水質的乳山牡蠣只能夠進行熟食,往往用于燒烤、烹飪;三類水質一般只適合游泳,是不可以進行養殖或捕撈水產品食用的。文登蠔客人家牡蠣養殖于威海南海海域,地處神奇的北緯37°,海岸線長達199.27公里,據威海市環境監測數據統計,威海市監測海域面積為11449平方公里,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為10623.01平方公里,占總管轄海域面積的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