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蠣在我國有著數千年的使用歷史。多部古籍中都有提到牡蠣。
1、《神農本草經》:“牡蠣味咸平。一名蠣蛤,生池澤?!?
2、梁·《名醫別錄》曰:“牡蠣生東海池澤,采無時?!?
3、陶弘景曰:“今出東海,永嘉、晉安……十一月采,以大者為好。其生著石,皆以口向上。舉以腹向南視之,口斜向東,則是左顧。出廣州南海者亦同,但多右顧?!?
4、雷學攴曰:“有石牡蠣、頭邊皆大,小夾沙石,真似牡蠣,只是圓如龜殼?!?
5、五代·韓保升曰:“又有蜉蠣,形短,不入藥用?!?
6、宋·蘇頌曰:“今海旁皆有之,而通、泰及南海、閩中尤多。皆附石而生,魂礧相連如房,呼為蠣房。晉安人呼為壕莆。初生止如拳石,四面漸長,有至一二丈者,嶄巖如山,俗呼壕山。每一房內有肉一塊,大房如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來,諸房皆開,有小蟲入,則合之以充腹。海入取者,皆鑿房以烈火逼之,挑取其肉當食品,其味美好,更有益也。海族為更貴?!?
7、明·李時珍曰:“南海人以其蠣房砌墻,燒灰粉壁,食其肉謂蠣黃?!?
8、清·《本草從新》:多言功用主治,未及形態。僅言“肉名蠣黃,味美且益人,為海上品?!?/p>
了解了牡蠣的鑒別歷史,那如何能買到肥美的牡蠣呢?
我國的牡蠣養殖分布比較廣泛,較為消費者認可的牡蠣大部分是來自山東威海的乳山牡蠣和文登蠔。
文登蠔、乳山牡蠣已經成為威海牡蠣的代言品牌,文登蠔客人家養殖的文登蠔,個大肥美,已經成為各地經銷商訂購的供貨商。目前蠔客人家已經開通電商訂貨渠道,感興趣的朋友網站首頁有店鋪入口,可購買。